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旅游资讯 旅游资讯

贵州走到中央最大的官_贵州走到中央最大的官有几个名单

zmhk 2024-05-01 人已围观

简介贵州走到中央最大的官_贵州走到中央最大的官有几个名单       希望我能够为您提供一些与贵州走到中央最大的官相关的信息和建议。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深入的解释,请告诉我。1.思南县最大的官2.1950年贵州一老农被贺龙接走,随后出任副省长,他有何特

贵州走到中央最大的官_贵州走到中央最大的官有几个名单

       希望我能够为您提供一些与贵州走到中央最大的官相关的信息和建议。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深入的解释,请告诉我。

1.思南县最大的官

2.1950年贵州一老农被贺龙接走,随后出任副省长,他有何特殊身份?

3.部级干部是多大的官

4.1950年,贺龙接走一贵州老农,3年后让他出任副省长,为何?

5.贵州历史上都有什么名人?

6.仕途上的官职有哪些(以小到大)

贵州走到中央最大的官_贵州走到中央最大的官有几个名单

思南县最大的官

       龚仆。根据查询思南县政府官网得知,截止2023年7月28日龚仆担任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委副书记、县长,是思南县最大的官。思南县是中国贵州省铜仁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乌江中下游。

1950年贵州一老农被贺龙接走,随后出任副省长,他有何特殊身份?

       张恺。根据查询贵州省余庆县人民政府官网显示,余庆县最大的官是县委书记张恺,男,汉族,1972年9月出生,贵州修文人,1993年8月参加工作,1997年3月加入中国***,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根据党章规定,县委书记是党的县级地方组织(委员会)负责人,任期为五年。

部级干部是多大的官

        1950年,贵州的一位老农正在田里干农活,突然来了几辆军用吉普车,有几个人从上面走了下来。这些人和老农表明身份后,便让他上车,周围的邻居看后都十分疑惑,老农平时憨厚本分,这是招惹了什么人呢?

        没想到不久后,竟然传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老农当上副省长了!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位老农有何特殊身份,接他走的人又是谁呢?

        这位老农名叫 欧百川 ,1894年出生在贵州省东北苗族聚居区一户欧姓人家。欧家是当地的一户富足人家,父母从小就将欧百川送进私塾读书,他不仅读书好,胆子也是非常大的。

        欧百川10岁那年,父母将他送到读书条件比较好的另一间私塾念书。 私塾先生不会轻易收徒,因此出了一则上联考他“腊尔山中藏猛虎”,欧百川脱口而出下联“苏麻河里卧蛟龙”。

        欧百川的才华令私塾先生大吃一惊,因为他曾用此联考过其他学生,但从未有人对出来过。相比之下,先生认为欧百川非同一般,于是当场收下了这名学生。

        1912年欧百川考入贵阳模范中学,一个土生土长的苗族孩子居然考上了省城的知名中学,这也成为当地轰动一时的大事。欧百川进入贵阳模范中学后,以其优秀的成绩毕业,但非常可惜的是没有背景,因此在4年后,欧百川毕业后回到家乡开办了一间学堂,当了一位农村的老师。

        欧百川办校后几乎不收学生的钱,过来读书的孩子大多家境不好,他为了帮助孩子们也就放弃收取学费。大家可想而知,一家不收学费的学堂,经营下去是非常困难的。

        时间一长,村里的百姓们也不忍心欧百川这样继续下去,他可是非常有出息的,怎么能被困在大山坳里呢?于是欧百川没过多久又前往贵阳警察传习所学习,毕业后回到家乡当保警队长。

        欧百川担任保警队长后,仅用6个月的时间就将懒散的保安警察部队变了一个模样,以至于松桃县的治安短时间内安全指数倍增,老百姓纷纷拍手叫好。

        不久后松桃县成立了黔军,也就是当时的贵州军阀,欧百川受朋友的邀请,辞去了保安警察部队队长的职务,报名参军投身于救国救民的道路。

        1921年,欧百川来到贵州东北路游击司令严约伯部任职,第二年升任黔军第一师第二旅营长。 1924年,此时的欧百川已经升为团长了,他率部驻守在贵州东部重镇镇远县城,在这里他听到了改变自己一生的名字——贺龙。

        欧百川听说贺龙的名声后,当即经贺龙的副官长,同时也是镇远人的秦光远联系,不久后欧百川率部到铜仁投奔贺龙,并担任贺龙建国联军川军第一师独立二团的团长。从这以后,欧百川与贺龙成为莫逆之交。

        在湖南省桃源县羊毛溪和赵恒惕部的战斗中,欧百川指挥全团英勇作战,缴获不少枪支弹药,他也成为贺龙部的有名战将。

        1926年7月1日,广东革命政府发表了《北伐宣言》,正式开始北伐,贺龙率部在湖南常德通电参加北伐,后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9军第1师,贺龙担任师长,欧百川担任军长。贺龙率部从常德出发北上,连连攻克慈利、石首和湖北公安县。

        与此同时北伐军已经攻占了汉口,将武昌团团包围。北洋军阀知道这件事后当即调集重兵兵分三路渡过长江,向北伐军发起猛烈的反击。

        在湖北省公安县的徒湖堤,贺龙部遭到吴佩孚精锐部队卢金山师的阻击,贺龙部牺牲旅、团、营、连长不少人。

        当时北洋军一个师向贺龙部一个旅发起猛烈的进攻,贺龙部一旅损失惨重。就在这个时候,贺龙率领欧百川团赶到,随后欧百川毫不犹豫地甩掉上衣,冒着枪林弹雨,率领部下冲锋陷阵,来回突击,这才将卢金山师给击败。

        贺龙对欧百川的举动十分感激,当即脱下自己的大衣为欧百川披上,并说: “百川,快把衣服披上,别着凉了。有你在,我就不撤退了!”

        在随后的斗湖堤大战中,欧百川部再经血战击败了北洋军,贺龙率部攻占湖北重镇宜昌,乘胜追击向河南进攻,并于1927年6月1日占领河南省城开封。经过一系列的血战后,欧百川率领的以贵州苗族为主力的部队,在敌我双方中都声名远播。

        不久后,贺龙部奉国民政府的命令,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0军,下辖两个师,贺龙的弟弟贺锦斋担任一师师长,欧百川担任副师长,秦光远担任二师师长。

        早在铜仁的时候,受周恩来派遣到贺龙军中,担任政治部主任的周逸群就和欧百川成为莫逆之交。因此欧百川在周逸群的影响下,其思想逐渐倾向于***,不久后他向周逸群提出加入***的要求。

        然而非常可惜的是,当时我党很多***难以接受国民党高官入党的要求,所以欧百川和贺龙一样,都没有加入***。

        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周恩来、贺龙和叶挺准备依靠贺龙、叶挺和朱德等人率领的2万多军人发动南昌起义,起义部队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贺龙担任第二方面军的总指挥,叶挺为前敌总指挥。起义时间定于8月1日凌晨4点。

        7月31日晚上9点左右,贺龙部下的一名副营长准备向敌人告密,贺龙发现后决定将起义的时间提前两个小时,也就是8月1日凌晨2点。

        欧百川部在敌省政府四周都放了哨兵,一旦有情况立刻上报。此时得知起义消息的敌军省府卫队惶恐不安,12点后他们决定悄悄溜出去,但非常可惜的是被欧百川部发现,双方就此开枪进行射击。

        这一开枪不要紧,却阴差阳错令起义军各部认为起义提前发动,于是他们纷纷攻击自己的目标,南昌起义就这样在欧百川部和敌军的战斗中提前打响了。 因此,打响南昌起义第一枪的不是贺老总,而是欧百川。

        经过一晚上激烈的战斗,起义军成功消灭了敌军,这也标志着南昌起义成功!

        8月3日,起义军离开南昌准备前往广东,在各路敌军的围追堵截下,起义军损失惨重。贺龙当即命令欧百川担任前敌司令,和贺锦斋率部击败敌钱大钧部,进而占领瑞金。

        在广东三河坝、汤坑两战后,起义军以失败告终。不久后周恩来、叶挺、贺龙等人分路前往香港,朱德则率领部分起义军战士前往湘南。 贺锦斋和欧百川率领剩下2000多名战士不幸被敌军团团包围,欧百川在关键时刻掩护贺锦斋进行突围,自己和剩下的战士却被俘虏。

        欧百川被俘后想办法逃脱,在汕头买了一张“黄鱼票”,随后搭乘一艘英国商船来到上海,后来又趁乱到武汉、长沙等地,四处打听贺龙的下落,但始终没有消息。

        由于国民党南京军事委员会下了通缉叶挺、贺龙两部团以上干部的命令,欧百川无奈之下只能暂时栖身于国民革命军独立师罗启疆军,欧百川担任中校参谋主任,很有实权。

        罗启疆的部队驻扎在恩施的时候,曾接受到国民政府的指示,试图攻击贺龙在周边地区建立的革命根据地。欧百川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想方设法阻止,并说:

        罗启疆本就对国民政府没有多少忠心,再加上他对欧百川十分信任,于是便同意了这一建议,并按照欧百川的想法给贺龙写去一封信。贺龙收到罗启疆的信也是非常高兴的,当即回信说: “如今我们都要小心谨慎,等时机成熟后,我再来信通知你们。”

        就这样,罗启疆部在恩施驻扎了八九个月的时间,但从未和贺龙部队发生任何矛盾。

        值得一提的是欧百川还在恩施当了半年的县长,在他任职期间,欧百川恪尽职守,只要百姓遇到难题,他都会尽心尽责地解决。更难得可贵的是欧百川自身非常清廉,因此他尽量减轻老百姓们不合理的税收,这也令百姓们频频称赞他是个大好人。

        有一次,县里的财政局为了讨好欧百川,竟然从税收中拿出5000元“孝敬”他,作为他的个人开销。欧百川知道这件事后十分生气,他坚决拒绝对方的“好意”,并命令工作人员将这笔钱分别拨款给县里的小学和中学,让当地的孩子们有更好的读书环境。

        欧百川这一行为在当时贪污腐败风气恶劣的国民党官场来看,是非常可贵的,而他也得到了当地老百姓和乡绅们的尊敬。

        1929年,贺龙和周逸群回到湘西开展武装斗争,欧百川刚刚收容了两连军队,由于担任贺龙怪罪自己被敌军俘虏的事情,于是他先派部下去见见贺龙与周逸群,要将这两连部下送给他们。

        贺龙和周逸群商量后,考虑到他们刚回到湘西,立足不是很稳,同时他们也从南昌起义失败的教训中决定建立属于自己的武装,因此没有接受这两连人。

        罗启疆部在湖北、湖南驻防期间,贺龙则在湘西建立革命根据地。欧百川知道后还曾派人给贺龙送去不少枪支弹药和冬天的衣服,除此之外还派兵护送过贺龙。而在欧百川的影响下,罗启疆部多次避让贺龙红军。

        就这样,原本是同一阵营的两人阴差阳错变成敌对阵营,尽管贺龙在***阵营内,欧百川在国民党阵营内,但他们两个的感情是不曾发生改变的。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罗启疆部奉命前往上海参加抗战,欧百川也不再隐瞒自己的军事势力,在各大战役中大放异彩。为了表示自己抗日的决心,欧百川自请离职,担任82师702团的团长,率部上前线抗日。

        欧百川曾多次表示: “这场战役的结果,是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存亡,我个人的安危相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存亡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在抗日前线上,日军的进攻比大家想象的还要猛烈,他们派出大量的飞机和坦克,对我军实施军事装备上的碾压。尽管日军的装备十分先进,但我国的战士们并不畏惧。

        欧百川经常亲临前线,和战士们同进退,还在开战前多次动员。而战士们在欧百川的鼓励下,总能发挥出超乎想象的战斗力。

        1939年,罗启疆担任国民党陆军82师的师长,欧百川则担任副师长。

        1940年,82师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后,由于原师长罗任病故,因此欧百川担任82师的师长。

        1941年秋,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欧百川奉命从常德前往长沙支援,行动十分迅速,也受到了上级的表扬。 然而非常可惜的是蒋介石亲信陈诚等人,对官兵大多是贵州籍的非蒋介石嫡系部队82师一直排挤,并企图吞并82师。

        欧百川得知对方的阴谋后,准备率部在常德举行暴动,反对他们并吞82师的计划。欧百川做了两手准备,如果能成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万一失败的话,他也能率部返回家乡湘、黔、鄂三省边区。

        为了能令这一计划顺利进行,欧百川特地请来原来的同僚,原贺龙部20军第2师师长秦光远,让他前往延安和贺龙联络并请示。

        贺龙得知欧百川的打算后,当即给他回了一封信, 贺龙在信中先是表达自己对欧百川和82师如今处境的同情,然后让欧百川以国共合作、抗战大局为重。

        非常可惜的是欧百川还没收到贺龙的回信,他就已经率部在常德太子庙发动兵变,并以82师全体官兵的名义给蒋介石发去一封电报,揭露陈诚等人想要并吞82师、排挤贵州籍官兵的阴谋。除此之外,欧百川还坚决表示82师全师官兵誓死参加抗战的决心。

        太子庙兵变是国民党军史上地方杂牌部队公开反抗中央军吞并的重大事件,欧百川这一举动震惊了全国,也被同为贵州人的参谋总长何应钦得知。最终在何应钦的干预下,理亏的陈诚亲自前往常德见欧百川,但却被欧百川给拒绝了。

        最终,国民政府将82师划分给何应钦的侄子何绍周指挥,这一场风波才算结束。

        欧百川万万没想的是就在太子庙事变发生后, 他在四川秀山乡下的家人却遭到了国民党的迫害,他的妻子和孩子都被关押,他年仅8岁的儿子被当地百姓保护幸免于难,但后来却坠楼身亡,这一件件事令欧百川悲痛不已。

        太子庙事变后,为了缓和与蒋介石、陈诚的矛盾,欧百川离开了部队,前往国民党陆军大学学习。1946年夏,欧百川从陆军大学毕业,紧接着陈诚接他去家中做客,暗示他要委以重任,不过被欧百川给拒绝了。

        不久后,欧百川来到和家乡仅一山之隔的川东秀山县隐居,在隐居期间他谢绝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他为国防部中将参谋的事情。 欧百川在早年买下的土地上干农活,和妻儿一起生活,没有了官场的纷扰,他也乐在其中。

        1949年夏天,国民党失败已成定局,在淮海战场败逃的蒋介石亲信,同时也是国民党第八军军长的李弥来到川东附近,想要请欧百川出山担任第六编练副司令,他们企图用欧百川的影响力,组织民众力量对抗解放军。

        欧百川将大儿子欧亚一带在身边,只要李弥提及让自己出山的事情,他就拉着儿子东扯扯,西扯扯,这一举动也将李弥气得拂袖离开。紧接着欧百川又拒绝了宋希濂许诺的5000支枪炮,请他负责在川东堵截解放军的请求。

        1949年年底,解放军解放了秀山,欧百川主持秀山县支前委员会的工作,为解放四川和大西南都做出了积极突出的贡献。

        1950年,当时已经是西南军区司令员的贺龙打听到欧百川的消息,随即派人给他发去电报,并派专车赶到秀山他的住处。 紧接着便发生了文章开头那一幕,欧百川本来在自家田地干农活,没想到面前突然停了几辆军用吉普车,他意识到有大事要发生。

        只见几人从军用吉普车上下来,对欧百川说:“您好,您是欧百川老先生吗?”欧百川点点头,说:“你们是……”对方回答道:“是贺老总让我们来接您的。”

        欧百川听到熟悉的名字,思绪不由得回到几十年前,回到那激动的时刻。紧接着欧百川跟着他们上了吉普车,前往重庆见贺龙。 自从南昌起义一别,两人已有20多年没有见面了,因此当他们见到对方后,便紧紧地握着对方的双手,长谈到深夜。

        在解放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上,贺龙向大家介绍: “这位是欧百川同志,是南昌起义时第一师的副师长,从南昌到海陆丰都是由他负责前敌指挥,在前面开路的。”

        不久后,欧百川在贺龙的推荐下担任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他也开始了在家乡贵州的新生活。

        欧百川出任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一职后,为贵州民族地区的教育和卫生发展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也受到了党和人民的称赞。欧百川积极呼吁在贵州建立民族学院,为少数民族的发展培养人才,这也令贵州民族学院在1951年5月得以成立。

        1951年后,欧百川先后担任贵州省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等职务,更是出席了在华沙召开的世界和平会议。1952年年底,欧百川担任省民委主任。 1955年2月,欧百川担任贵州省副省长。

        当欧百川成为副省长的消息传回乡里的时候,当地百姓十分震惊,而震惊的同时也十分骄傲,毕竟在他们的眼中,欧百川只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不过随后当老百姓们了解到内情后,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欧百川。

        在欧百川的领导下,明确了布依族的正式名称,也创立了苗族和布依族的文字,彻底结束苗族和布依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 历史 。

        1957年,欧百川作为著名的民主人士和副省长,响应党的号召帮助党进行整风。然而令欧百川没想到的是,在此期间发生的一件事,也令他的副省长等职务被撤销。

        欧百川不得不在政治上“隐退”,每天他还是来到省政协上班,下班就学习知识,或者教小儿子写毛笔字。

        欧百川晚年的身体非常差,不仅有高血压,还有关节炎、哮喘和支气管炎等疾病。1968年,已经78岁的欧百川前往遵义湄潭县工作,身体越来越差。

        中共“九大”后,欧百川在省军区独立师的一间小屋生活,后来因为重病被送进医院。 1970年9月1日,欧百川去世,享年76岁。

        1979年5月24日,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为欧百川举行了追悼大会。2012年,欧百川的家乡松桃苗族自治县投资了200多万,为他修缮了故居,同时也建立了一个专属于他个人的陈列馆。7月,欧百川故居和欧百川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终于盖棺定论!

1950年,贺龙接走一贵州老农,3年后让他出任副省长,为何?

       省部级正职:

       省级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的省(党、市)委书记、省长(政府主席、市长)、政协主席、人大常委会主任、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政委和司令员(明确为正部长级)。

       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各部委正职干部(如教育部部长、国家发改委主任)。

       中央纪委正部级副书记、中共中央直属各机构正职、特殊副职及办公室主任(中联部部长、中宣部副部长、中组部副部长、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

       国家正部级企业正职领导(如铁路总公司总经理、中投公司总经理、董事长 )。

       中央委员一般由省部级正职担任。

       省部级副职:

       国务院各部委副职干部(如公安部副部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

       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正职干部(如国家文物局局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如吉林省副省长、重庆市副市长)、省委常委、政协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直辖市市委副书记等。

       各副省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市长)。

       各直辖市下属副省级新区正职干部(如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区长)。

扩展资料

       省部级一般是指国家各部委局正副部长(主任、局长、关长),各省(市、区)正副书记、省长(市长、主席)、人大主任、副主任,政协主席、副主席等干部。

       但是,如果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则高挂一级为副国家级干部。一般情况下,副省部级干部的退休年龄为60岁,正省部级干部的退休年龄为65岁。

       组成:

       省部级:指正部长,中央办公厅常务副主任,中央直属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中央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国务院各组成部门、直属总局和事业单位局长、主席(如银监会等三会),人民银行行长,最高法院常务副院长、最高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中纪委副书记等人。另外还包括:

       1、23个省的省委书记,省长,省人大主任,省政协主席。

       2、5个自治区党委书记,主席,区人大主任,区政协主席。

       3、4个直辖市的市委书记,市长,市人大主任,市政协主席。

       百度百科-省部级

贵州历史上都有什么名人?

        两人于南昌起义前后就结识,都说贺龙元帅打出南昌首义第1枪,其实真正的打枪者是当时任贺龙部第1师副师长的欧百川。

        见面后,两人促膝长谈到深夜才分开,当年共同北伐及发生于南昌的起义的种种经历又在不断地出现在两人的话题中。

        会面后不久,贺龙就为他设立一个特别的欢迎宴会,参与者都是军区团以上干部。

        贺龙向干部们介绍:“这就是欧百川同志,南昌起义时的第1师副师长,由南昌到海陆丰的移动过程中,都是他负责前敌指挥,在前面开路 ”。

        在贺龙的举荐下,欧百川出山担任西南军区政治委员会委员、贵州副省长和贵州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开启新中国之后的新生活。

        欧北川是南昌首义第1枪的打枪者,也算是早期革命者中的一员,为什么没有在授衔仪式上获得军衔?他都经历了些什么?

        1894年8月,欧百川在贵州松桃县腊尔山下的一户欧姓苗族人家中出生,父母给他取名为学海、又叫廷芳,希望他能够有渊博的知识或有一番作为。

        虽然出生在农家,但父母对他的支持力度极大,从小就让他进入私塾学习,修读四书五经,练习吟诗作赋。

        1912年,母亲将全部的家产变卖筹钱,让他带着钱步行10多日抵达贵阳,参加贵阳模范中学的入学考试。他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成功入学并于1915年毕业,后来直接回乡设馆授课,将所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其他苗族子弟。

        1918年,贵州开始设立警察传习所,松桃县的乡绅们保送他到传习所中学习军事、法律和政治等知识,于两年后毕业并返回松桃担任保安警察队长。

        半年后,松桃人严伯海在贵州东北部设立游击司令部,把军队驻扎在印江、思南和沿河等地区。应严伯海的热忱邀请,欧百川辞去原担任职位,加入到严伯海的军队中,任军需长。

        严伯海的军队被编入黔军第1师第2旅的谢沛生部后,欧百川成为第2旅的营长,后担任团长。

        1924年,驻扎在贵州东部镇远县且自己成为团长的欧百川听说贺龙的声威,经贺龙副官、镇远贵州老乡秦光远的介绍,他于1926年夏带着所在全团投奔驻守在铜仁的贺龙,成为贺龙的建国联军川军第一师独立二团的团长。

        此后,他将名字改为后来一直使用的“欧百川”。加入贺龙部后,贺龙便同他结成莫逆之交,于此后的革命斗争中建立起密切的革命友谊。

        1926年夏,北伐战争爆发,贵州组建民革命军第九军,作为贵州省长的彭汉章担任军长,下辖第九军第一师贺龙部,欧百川也随着改编而成为上校团长。

        第九军很快接到北伐任务,贺龙部从贵州东部向湖南进发,同北洋军阀赵恒惕紧急调遣的军队相遇于桃源县羊毛溪。新编的军队英勇异常,战斗不久就取得全胜,缴获枪支弹药众多。

        第九军继续北上,于湖北公安县陡湖堤与军阀吴佩孚的卢金山师相遇,惨遭阻击。两军相战两日之久,北伐军遭受重大挫折。

        欧百川所带领的部队多为苗民出身,战斗异常骁勇,面对如此危急情形,他亲自带头赤膊冲锋,势单力薄就将卢金山师击溃,扭转战争时局。

        战斗过后,贺龙解下自己的衣服亲自为他披上,非常激动地说:“百川,有你,我就不退!

        1927年春,贺龙部被调往武汉,并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独立15师,第九军宣布解散。

        不过,欧百川依然跟着贺龙,成为独立15师辖下的一个团长。不久之后,独立十五师被调往平汉铁路以北,隶属于第四军的张发奎部。

        当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大屠杀,大批***员被杀,直接让国共合作分裂。

        贺龙奉武汉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带着15师返回武汉,后被任命为第二十军军长,欧百川则成为第二十军第1师的副司长兼团长。

        当年秋季,贺龙准备带着二十军参加“八一南昌起义”,欧百川也紧跟贺龙身后,成为起义部队中的一员。

        1927年8月1日深夜,南昌城宁静而气氛凝重,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

        当日凌晨,居住在南昌东湖畔一间阁楼里的时任《江西民国日报》、《红灯》周刊总编辑的徐先兆一夜未眠、脸色异常严肃,竖起两只耳朵聆听南昌城的动静。

        他等的并不是什么人,而是“光明”的 “第一枪”的到来,一个新的时代也会随着这一枪划破长空而来临。

        5日前的7月27日,周恩来秘密抵达南昌。依照中共中央的决定,他和李立三、恽代英、彭湃共同组成前委(中共前敌委员会简称),他被选为书记。

        几人共同进行谋划,商定1927年7月30日晚上举行南昌起义,打响对抗反动政府统治第1枪。

        7月28日,周恩来在第二十军指挥部中同贺龙会面,任命贺龙为起义军总指挥。

        其实起义军的力量还是比较薄弱,并不能正面与国民党军硬杠,因此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名义起事,能够掌握的军队只有贺龙的第二十军、朱德的第三军军官教导团和叶挺领导的第十一军十、二十四师及第四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七十五团,总人数为2万余人。

        7月29日,所有的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许多参加起事者都将心眼提到嗓子上。已经担任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的张国焘突然以中共中央的名义连续向九江发出两封密电,表示“宜慎重行事,无论如何等他到达再决定”。

        7月30日,张国焘抵达南昌,传达共产国际代表作出的指示,认为起义要得到张发奎的同意,并且一致行动,否则起义“不可动”。

        这一意见遭到周恩来、李立三、彭湃和恽代英四位前委的一致反对和驳斥,作为前委书记的周恩来更是气得直拍桌子。二十多年后与人谈及拍桌子的这件事,他表示这是平生仅有的一次。

        7月31日上午,前委紧急会议在周恩来的主持下进行,与会者讨论了几个小时依然没有结果,直到获悉张发奎已经参加在庐山举办的反共会议,张国焘才做出最后妥协。会议最后决定,将起义的日期为8月1日凌晨4点进行。

        7月31日下午5点左右,前委召开团长以上的干部会议,决定部队的起义口号为“河山统一”,行动信号为“三声枪响”。

        当晚9时,叛徒赵福生(时任第二十军第1师第1团第3营副营长)偷偷地从部队中溜出,到敌军的指挥部将前委做出的决定泄露出去。

        不过,赵福生的举动被正在执勤的第二十军第1师的一位执勤士兵看到,他很快就将消息告知贺龙,贺龙又转告前委。经过综合分析,前委没有放弃起义,将起事的时间从8月1日凌晨4点调整到凌晨2点。

        凌晨零时左右,整个南昌城异常平静,一小股队伍在夜色中溜向街头,打算从城里面逃跑。

        不过他们被欧百川撞见,只听欧百川在黑暗中轰出一声:“口令!”只见那一只队伍被震慑住,无从回话,胆怯地溜回省政府大院。

        他们并不知道起义部队有自己的特殊标识,脖子上系有红领带、膀扎白毛巾,马灯和手电筒上都贴有红十字标识,更重要的是有只有内部人员才知道的口令。

        欧百川再次询问对方口令,看着答不上,马上鸣枪警告,一共连开三枪,与前委部队所商量的信号相吻合,第1枪由此被打响

        静静的夜空中,等待已久的起义各军闻枪而动,对已经规划好的战略要点进行火力攻打。

        起义就在欧百川部的带领下首先进行,经过一夜的大战,敌军3000余人被全歼,南昌城被成功控制。在起义军总指挥的大楼上,红旗漫天飘扬。

        南昌起义期间,欧百川部队将留守在南昌城内的第三军留守部队和第九军指导团围歼,得到高度评价,被任命为前敌司令。

        南昌不是长久停留的地方,部队很快就向南进发,欧百川部在广昌击溃钱大均的部队,并成功抵达瑞金。不久之后,起义军又开赴东江,经大浦而进入潮州。

        当时起义军采取的是共产国际提出的攻打大城市路线,第二十和二十一军合力攻打揭阳与汤坑均以失败告终,欧百川与贺龙失散。

        欧百川独自带着三千余残部跟随二十一军抵达海陆丰,不过他们遭到前所未有的挫折,国民党第四军陈铭枢部将他们紧密包围,起义军很快就陷入弹尽粮绝中,多数人被俘虏。

        蒋介石并没有为难他们,命令陈铭枢将他们带到汕头进行改编。欧百川则从汕头逃离,乘船前往上海寻找贺龙,不过没有结果。

        1928年夏,得知松桃老乡罗启疆成为国军驻河南信阳独立师师长,欧百川只身前往投奔,被罗启疆将任命为参谋长。后来,贺龙所带领的红军在桑植、大庸和贺峰等县建立根据地,罗启疆奉命前往“围剿”。

        对此,欧百川极力阻拦,认为“***是一个新的政党,其武装力量是倾斜的革命军,不能轻视”。更重要的是,他强调自己曾是贺龙的部下,并且与贺龙是莫逆之交,两军相交必然没有好处,同时还伤害到他和贺龙之间的 情感 。就这样,罗启疆的军队进行形式“围剿”,国共两军相安无事。

        1930年秋,罗启疆部再次收到命令,被派往宜城、京山、钟祥和枣阳等地区“围剿”段德昌部的赤卫队。欧百川拒绝同军队一起前往,被调任到时任国民党第二十五军军长兼贵州省省政府主席毛光翔处任职。

        当年冬季,罗启疆的部队抵达随县,欧百川被调回。

        当时随县有聂奎元,专欺凌当地百姓,又勾结河南土匪马锡友,给鄂、豫边界的 社会 治安造成很大的隐患。罗启疆费很大的力气才将聂奎元逮捕,不过他交由欧百川处置。

        收到相关消息,聂奎元的亲属马上斥巨资向欧百川求情,欧百川对此严辞拒绝,表示“邪恶不除,安保良善?”赢得当地百姓赞颂。

        1934年,罗启疆部被调往湖南的桃源、常德等地区“围剿”贺龙的红三军团。

        欧百川再次极力劝阻,从中做一些阻挠行为,得到罗启疆的默许,“围剿工作”也在敷衍中进行。不久,欧百川离开军队,进入南京国民党军校高教班学习,毕业后才回罗启疆部。

        1937年,日本悍然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华北及山东地区相继沦陷,上海除租界以外都成为日军攻打的目标,爆发轰轰烈烈的淞沪会战和“800将士”拒敌。

        罗启疆部很快被要求前往上海支援抗战,欧北川于这一期间主动辞去参谋长之职、担任82师702团的团长,受罗启疆直接调谴。

        大军路过的河口、大场、罗甸、福山镇、无锡等,都与日军遭遇,并遭到非常密集的打击。为将他们打垮,日军共出动海陆空三军配合作战,炮火和枪弹从来没有停止过。

        欧百川依然英勇无畏,以极其劣势的装备同敌军作战。

        1940年,82师第1次参加长沙会战后,欧百川升任为师长,并于1941年秋参加第2次长沙会战。他所带领的军队行动迅速,对敌人的打击力度很大,获得上级的高度表扬。

        然而,作为中央军嫡系的陈诚早已看不惯贵州籍、特别是有苗民的非蒋嫡部队82师,欲图排挤和吞并他们。

        察觉出陈诚阴谋后,欧百川准备在常德起义,将中央军进行吞并,如果起事失败,直接返回湘、黔、鄂三省边区继续进行斗争。

        为此,他通过贺龙辖下的第二师师长秦光远秘密将消息告知贺龙,想得到贺龙的进一步指示。

        贺龙亲自为他写信,认为当时正值国共合作,抗日才是大局,要慎重考虑。不过信件还没有交到欧北川的手上,他就已经在1942年春发动常德“太子庙兵变”,向蒋介石揭露陈诚的目的,并表示誓死参加工作。

        当时正值抗日的持久阶段,全国居民异常艰苦,太子庙兵变体现出中央军和杂牌军的对抗,让我国军队内部矛盾暴露无遗,令全国上下震动。

        同是贵州人并担任参谋总长兼军政部长的何应钦对欧百川表示同情,极力从中干涉。陈诚自知理亏,亲自到常德面见欧百川,但被直接拒绝。

        最后,何应钦的侄儿何绍周接手82师,事件才由此平息。

        让欧百川没有想到的是,太子庙事件期间,自己居住在四川秀山县乡间的家人惨遭国民党迫害,妻子和年幼的儿女都被杀掉,只有年仅八岁的儿子被当地群众保护才幸免,不过后来却因坠楼而亡,令他痛苦不已。

        手中失去权力,他就只能选择忍气吞声。为缓和同其他国民党高官的矛盾,他主动到国民党陆军大学中学习。

        1946年夏,从大学毕业后,陈诚曾让亲信向他发出许以高官厚禄的暗示,但被他直接拒绝,此后返回四川秀山县隐居,成为普通的农民。

        其实,当时欧百川已经意识到内战即将爆发,他并不愿意看到中国人自相残杀,更不愿意看到与曾经为之奋斗的中国***为敌,所以才选择隐退。

        尽管如此,国民党依然没有放过他,蒋介石曾经在1949年夏天派遣亲信李弥到四川东部组建部队,想要请他担任第六编队的副司令,不过被婉言拒绝。

        同年冬季,秀山县被解放,欧百川主动出来主持秀山支前委员会的工作,筹办粮草,支援大西南的解放。

        同时,他还参加秀山县的各界人民代表协商大会,担任副主任委员,维护新政府和帮助维持 社会 治安,将地方保警部队收编。

        1950年,在贺龙的引荐下,他成为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的副主席、贵州省副主席等,此后连续担任各项重要职位。

        1967年,发动动荡的分子死抓贺龙元帅不放,他们还派遣“贺龙专案组”到贵阳进行调查,让欧百川“揭露贺龙元帅罪行”。

        调查过程中,他们还给他扣下了反革命、叛变革命、右派和“试图成立第5个苗族自治区”等罪状,他对此都进行坚决的不予承认,同时否认贺龙元帅有罪及“叛变革命”。

        调查组的相关人员恼羞成怒,间接地用他儿女的前途进行威胁,不过他始终威武不能屈,坚持自己的初衷和良心。之后的几年中,他同其他的“右派”、“有罪者”一同集中“学习”。在高强压迫之下,很快就患上关节炎、哮喘、支气管炎和高血压等病。

        不过动荡分子并没有放过他,于1968年将已经74岁高龄的他送往遵义湄潭县“五七”干校进行所谓的“劳动改造”,身体随之每况愈下。

        中共九大召开后,他被转移软禁在省军区独立师的一间小屋子中,因多次病重而被运到医院治疗。1970年9月,于含冤之中走完76年的人生。

        他的子女的确受到影响,并没有因为他被“劳动改造”、软禁及去世而摆脱被牵连的命运。

        长子欧亚一早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在民族画报社中工作,不过因为他被定义为“贺龙在贵州的黑军”而遭受牵连。

        先被下放回贵州省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后又继续下放到边远的江口县农村和毕节农场进行劳动,一生都只是一名不能被提拔的基层干部。

        欧亚一的妻子先毕业于贵州民族学院、后从中央民族学院毕业,不过终其一生也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他们当工人的大女儿在工作中表现非常好,不过由于受到爷爷欧百川的影响,既不能被推荐上大学,也在多次地申请入党中被拒绝,后来也从普通的公务员岗位上退休。

        欧百川的小儿子比较幸运,在他被平反以后,才得以考入中央民族学院。其实当时已经恢复高考,推进上大学的制度成为升学的次要路径,能够考入中央民族学院,完全凭借的是个人实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针对冤假错案的平反工作在全国展开,欧百川的家人、同事及曾经的部下不断上访,强烈要求平反。

        众多声音中,他的大儿子欧亚一最为坚定,于1979年元月向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写信,陈述欧百川的人生经历,同时表明让他承认“第五省自治”等罪行完全是被设套。

        欧百川天真以为只要答应调查组所承诺的东西就不会有太严重的后果,不过却成功地被打为“右派”。

        1979年3月,经中共贵州省委的批准,针对他的指控被撤销;5月,一场为他举行的追悼大会在贵阳进行,正式宣布他被平反,他的参加起义和抗日等功绩被充分肯定。

        没有在“有机会同贺龙取得联系的情况下去找红军”,是欧百川人生最大的讨论点,有人认为他已经背叛革命,是欧百川人生最大的讨论点,有人认为他已经“背叛革命”。其实不然,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他不可能在同贺龙军队相接触的时候,让国共两军保持克制,长时间不发生冲突。所以,他还是忠实于中国革命的。

        在贵州担任相关岗位后,他将余生力量倾注于教育和卫生的发展,受到党与人民的高度称赞。在他的极力呼吁之下,贵州民族学院(现改名为贵州民族大学)成立,不少少数民族的人才被培养出来。

        正是在他的领导之下,新中国时期的苗族和布依族文字被创立出来,结束两个民族长期没有文字或者文字不统一的现象。在条件符合的地区,许多少数民族的自治县、自治州和自治乡随之被建立起来。

        不过,这倒成为别人打倒他的借口,认为他想要“企图成立五省苗族自治区”。早在1950年时,著名的民族学家和 社会 学家费孝通先生就提及建立苗族自治区的想法,所以他并不是这一想法的创立者。

        在1951年成为贵州省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欧百川又将目光投放在世界和平上,为和平事业做贡献。总而言之,他对国家、革命、贵州和民族是有贡献的。

仕途上的官职有哪些(以小到大)

       张之洞、何应钦、王阳明、杨龙友、周渔璜等。

       1、张之洞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

       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直隶南皮。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2、何应钦

       何应钦(1890年4月2日-1987年10月21日),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字敬之,贵州省兴义人。早年留学日本,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国参加沪军。二次革命失败后,再到日本就读于陆军士官学校。

       1948年5月,任国防部长,次年3月任行政院长,5月辞职,8月去台湾历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民国联合国同志会理事长、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主任委员等职。

       1987年10月在台北病逝。

       1945年9月,何应钦在南京代表中国政府接受冈村代表日本政府投降,这是一个中国军人所能享有的最大荣耀!

       3、王阳明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

       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4、杨龙友

       杨文骢(1596年—1646年),字龙友,贵州人,明代画家。流寓金陵(今南京)。万历四十七年(1619)举人,六次会试不中,崇祯七年(1634)选为华亭县教谕,后迁青田、江宁、永嘉等知县。

       为御史詹兆恒参劾被夺官。杨文骢博学好古,善画山水。为“画中九友”之一。生于贵筑,独破天荒,所作台蕖等图,有宋人之骨力去其结,有元人之风雅去其佻,出入巨然、惠崇之间。

       5、周渔璜

       周渔璜,清初著名学者,诗人。父亲周国柱有四子,渔璜排行第一。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渔璜22岁乡试第一。三十三年(1694年),29岁时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

       三十六年(1697年)散馆,授翰林院检讨。四十四年(1705年)任浙江乡试正考官。四十九年(1710年)擢升翰林院侍读。五十年(1711年)简任顺天学政。

       五十一年(1712年)升侍读学士。五十二年(1713年)晋升詹事府詹理,奉命祭禹陵、明太祖孝陵,检阅浙江、江南两省兵。五十三年(1714年),终因操劳过度,年近半百即逝世于任上。

       很高兴回答

       现代中国行政级别从上到下分为:

       国家级正职: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国家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家级副职: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纪委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省部级正职:如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党组)正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等。

       省部级副职:中共中央纪委常委,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副职***(党组成员)和副部级机关(党组)正职,各人民团体(党组)副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省纪委书记,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特殊规定的副职),国家正部级企业副职领导,国家副部级企业正职领导,副部级高校党政正职等。

       厅局正职: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直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司局室正职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副部级机关(党组)副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正职,

       副省级城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纪委书记。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

       国有副部级企业的副职和正厅级企业正职领导,

       省署高校党政正职。

       厅局副职: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直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司局室副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副职,副厅级正职。

       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机关正职,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纪委书记

       国有副厅级企业的正职和正厅级企业副职领导,

       省署高校党政副职,大专正职。

       县处级正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处室正职。

       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机关副职,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正职

       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

       国有正县级企业的正职,

       省署高校院系处室领导,

       重点中学正职。

       县处级副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处室副职。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副职和副处级单位正职。

       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纪委书记

       国有正县级企业的副职,副县级企业正职。

       市属中学正职。

       乡科级正职: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所属科室正职

       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正职,

       各乡镇党委,政府正职,

       国有正科级企业的正职

       县属重点中学正职。

       乡科级副职: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所属科室副职

       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副职,

       各乡镇党委,政府正副职,

       国有正科级企业的副职。

       这个是一般情况下的行政级别分类,很好区分,只要看其所在部门或地区的级别,个别地区有特殊情况不能完整说明。

       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国家公务员的级别分为27级。公务员领导职务层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为:

        (一)国家级正职:一级

        (二)国家级副职:四级至二级

        (三)省部级正职:八级至四级

        (四)省部级副职:十级至六级

        (五)厅局级正职:十三级至八级

        (六)厅局级副职:十五级至十级

        (七)县处级正职:十八级至十二级

        (八)县处级副职:二十级至十四级

        (九)乡科级正职:二十二级至十六级

        (十)乡科级副职:二十四级至十七级。

       下面是公务员中的非领导职务:

        (一)巡视员:十三级至八级;

        (二)副巡视员:十五级至十级;

        (三)调研员:十八级至十二级;

        (四)副调研员:二十级至十四级;

        (五)主任科员:二十二级至十六级;

        (六)副主任科员:二十四级至十七级;

        (七)科员:二十六级至十八级;

        (八)办事员:二十七级至十九级。

       古代

       1.中央官职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有九聊,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国史编修等。

       2.地方官职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迫赠太傅。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和帝的大将军。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

       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谭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宁”,王翱当时任都察院长官。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当时掌管军事要务。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高太尉指高俅。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当时蔺相如比上卿廉颇官位要低。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上官大夫”,一般认为是指上官靳尚。“子非三阊大夫欤?”屈原担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长官。《<指南录>后序》:“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指的便是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者,则群聚而笑之。”《石钟山记》:“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训俭示康》:“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司马迁做过太史令。《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问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文起为翰林院修撰,史官,故称太史。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长史”指张裔。《赤壁之战》:“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袁世凯为兵部侍郎。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出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后汉书》著者范晔曾任刘裕第四子刘义康的参军。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如杜甫曾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华州司功曹参军,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户曹参军。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如《屈原列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明清时指县长,如《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尹参见“令尹”条。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又为古代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

       (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赤壁之战》:“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如《梅花岭记》:“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刘肇基是驻地方卫所的军事长官。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吴,即担任吴地的巡抚。

       抚军参见“巡抚”条。《促织》:“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又称作“抚臣”,如“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地位渐低。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孔雀东南飞》:“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如《促织》:“令以责之里正。”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促织》:“里胥狡黠,假此科敛丁口。”

       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官职简介

       远古尧时期

       司空——掌管水利、建筑的官员

       后稷——掌管农业的官员

       工师——掌管制做器物的官员

       虞——掌管山泽的官员

       典乐——掌管教育、音乐的官员

       秦

       郎中令——掌管宫殿门户(秦)

       督道仓吏——管理官仓内粮食的官员(秦)

       御史大夫——制定保管法律、政令的司法官员(秦)

       汉、三国时期

       太史令——职掌文史、星历的官员

       大农丞——管领盐铁事务的官员

       中郎将——统领皇帝侍从的官员

       典属国——掌管少数民族各部的事务的官员

       大长秋——皇后的近侍,用来宣达皇后的旨意以及管理宫中事务的官员

       武骑常侍——皇帝的侍从

       都尉——即郡尉,武官名,掌握一郡的军事,官阶略低于太守,秩比二千石

       骑郎将——统帅骑兵的将官,秩比千石

       骁骑都尉——禁卫军将官

       未央卫尉——未央宫禁卫军长官

       长乐卫尉——长乐宫禁卫军长官

       前、后、左、右将军——职位仅次于上卿

       轻车将军——汉时杂号将军之

       骠骑将军——官位仅低于大将军

       长史——大将军的秘书

       建章监——监督建章宫羽林军的长官

       骑都尉——羽林军长官,秩比二千石

       待中郎——在皇帝左右侍奉的官员,汉制,侍中是在原官职上特加的荣衔

       国相——相当于太守

       常侍——皇帝的侍从近臣,东汉光武帝后都用宦官充任

       典军校尉——武官,统领皇帝宿卫兵的长官,汉灵帝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设置了西园八校尉,。典军校尉是其中之

       御使中丞——汉代掌管宫廷藏书之处的官员

       兰台令史——在藏书之处典校图籍,管理劾奏等文书档案

       太守——专门治理一个郡,掌握生杀大权

       唐

       观察使——管理一道或几个州的地方行政、监察长官

       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中央禁卫军之神策军的最高将领

       礼部侍郎——掌贡举、礼仪的行政长官

       京兆尹——长安地区最高行政长官

       防御使——负责一州或数州军事的地方长官

       招讨草贼使——专为镇压农民起义或讨伐逆叛而设置的军事长官

       监军判官——监军使下的副职

       行营都统——为镇压和讨伐而设置的出征兵统帅

       侍御史——负责纠察的官员

       右卫将军——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之一

       左神武大将军——中央禁卫军之军事长官

       校书郎——太子东宫所属学馆中校勘典籍的官员

       尚书右仆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长官

       率府率——太子东宫侍卫长官

       金吾大将军——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之一

       尚书左右仆射——全面负责行政事务的长官

       刺史——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折冲都尉——一府之军事长官。统兵两千、一千、八百不等

       校尉——一团之军事长官。有兵三百

       队正——一队之军事长官。有兵五十

       车驾检校官——负责皇帝车驾并开路后保驾安全的安员

       转运租庸盐铁使——设置造船厂,保证漕运水上工具(唐,下同)

       光禄卿——主管膳食事务的长官

       将作大匠——负责营造建筑事务的长官

       兵部尚书——主管全国军事政务长官

       司农卿——主管农业事务的最高长官

       鸿胪卿——负责接待来宾事务的长官

       虞部郎中——负责山林绿化的官员

       民部尚书——主管财政的最高政务长官

       吏部尚书——主管人事的最高政务长官

       尚辇奉御——专管御用车辆的长官

       中郎将——正四品

       郎将——从五品,地方府兵将领

       子将——从五品下

       中书令——即内史,最高辅政官

       右拾遗——咨询建议官员

       宗正卿——主管皇族事务的官员

       右补阙——咨询建议官员

       前锋游弈使——前哨巡逻官

       左散骑常侍——议政官之一

       不用太感激我,我也是找的,不过我看了,很全

       望采纳

       好了,今天关于“贵州走到中央最大的官”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贵州走到中央最大的官”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